新闻中心

    NEWS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 电话:+86-0000-00000
  • QQ:987654321
  • 邮箱:987654321@qq.com
  • 联系人:王小姐

“小巨人”成长记|三联新材料:“一根纱”勇闯服装大市场


时间:2024-07-24 20:47:17  来源:  作者:

江苏三联新材料通过研发“同质异构多组分弹性聚酯纤维”技术,实现差异化发展,形成独特研发生产模式,近三年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利税大幅上升,迅速成为细分领域的“小巨人”。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编者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细分市场领域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生力军,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着重要力量。

当前,江苏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4家,其中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位居全国第一。剖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之路有着重要意义。本报即日起推出专精特新“小巨人成长记”,通过一个个具体细微的故事,展示其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呈现出强劲发展韧性。

炎炎夏日,“冰丝”材料服装成为不少厂家的主推款。“冰丝”材料到底是什么?又是如何生产出来的?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淮安洪泽区的江苏三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探访。


“玉石矿物导热好、吸热慢,将其加工成纳米级颗粒,在纺丝时添加,就能让纤维拥有持续性凉感。像我身上的工装服,材料都是公司生产的,不仅穿起来有凉感,弹性也很好。”公司董事长王健康边说边用双手将肩膀衣服轻轻一扯,展示其弹性。

除了弹性,王健康还向记者“显摆”起了衣服上隐藏的技术。他介绍说,每一根纱线都有许多功能,比如棉感、凉感、抗紫外线和吸湿排汗等。实现功能整合的背后,是该公司自研出“同质异构多组分弹性聚酯纤维”关键技术,不仅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且迅速实现了产业化,在国内运动服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差别化品种,是三联新材料获得市场的法宝。三联新材料是一家根植于淮安的本土企业,自2017年创立以来,仅用了8年时间,便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聚酯纤维差异化研发与生产模式,实现了生物基可降解、再生、超中空、超吸排、保暖、凉感、抗菌、阻燃等多功能叠加聚酯纤维的高效率定制。

凭借着差异化品种,近三年,三联新材料的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利税等大幅度上升。然而,在初创时期,三联新材料却面临资产和机器设备匮乏的困境,只能依靠租赁厂房维持运营,并从事“化纤加工”等利润较低的业务。在市场调研中,王健康深刻意识到,作为规模较小的企业,要在庞大的纺织行业中立足,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细分市场。于是,他开始围绕市场需求进行深入探索,频频拜访龙头客户并探讨需求点。

当时,用于纺织毛绒玩具、毛绒睡衣、毛绒拖鞋产品的超细纤维材料市场是一片“蓝海”,三联新材料敏锐并果断地抓住机遇,发力生产。随着市场发展和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提高,三联新材料开始关注弹性纤维和功能性纤维赛道,专注于研发和生产具有优异弹性的纺织品以及具有多种功能性的纺织品。围绕市场需求和科技创新发力,三联新材料实现了发展的跃升。2020年至2023年,企业营业收入实现了63.5%的复合增长率,迅速成长为细分领域的“小巨人”。

注重“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是三联新材料打造差异化纤维企业的“关键一招”。“当高校有想法时,我们会携手合作,共同将这些想法转化为最小的打样单元,实现想法从0到1快速落地。”王健康说。目前企业已经拥有研发人员86人,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为18.6%,先后柔性引进和技术合作的博士有22人,牵头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联合高效和上下游知名企业进行产业链协同创新。实现“大兵团”协同攻关,为攻克纤维材料“卡脖子”技术提供支撑。

“这是一个不断寻找市场定位的过程,企业必须寻找细分市场的增量市场,因为只有增量市场才能为产品带来附加值。”王健康说。

企业感言:

江苏三联新材料成立时间短,技术人才紧缺、中试条件匮乏,研发平台实力弱,给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我们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发展战略。在创新方面,坚持产业链协同创新,差异化定制化错位发展;在人才发展战略上,通过自主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强化产学研合作。公司一方面将主营核心业务向上游延升,从单一的加弹复合,向产业链上游纺丝延升。另一方面,前瞻性部署新赛道,突破一系列功能性生物基纤维“卡脖子”关键技术,补齐短板,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和产品。 

电话:+86-0000-00000
邮箱:987654321@qq.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Copyright © 德龙服装设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111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