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 电话:+86-0000-00000
  • QQ:987654321
  • 邮箱:987654321@qq.com
  • 联系人:王小姐

首届中国(怀化)乡村振兴设计创新大赛获奖名单新鲜出炉


时间:2019-12-28 10:32:15  来源:  作者: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25日讯(记者 赵志高)12月25日晚上6点30分,首届中国(怀化)乡村振兴设计创新大赛在京东云(怀化)数字经济产业园成功落幕,湖南大学选送的《流动的图案--挑花系列文创设计》作品问鼎赛事最高奖项“至尊奖”,赢得10万元奖金。其他28件作品分别获得最佳设计扶贫奖、最佳绿色设计奖、最佳商业潜力奖、最佳产业创新奖、最佳社会创新奖、优秀奖等大奖。大赛由京东集团、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主办。
具体获奖名单如下:01
至尊大奖
作品:《流动的图案——挑花系列文创设计》
作者:杜文倩、王静怡、袁晓婧
指导教师:张朵朵、秦臻
参赛单位:湖南大学

挑花动物园:
该产品以花瑶挑花为依托,探索了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以及挑花图案的自主创作的可能性,设计出这一套挑花图案探索玩具,并以此为依托帮助花瑶地区实现脱贫与振兴。让更多的用户接触到非遗文化“花瑶挑花”,在了解的基础上培养兴趣,在创造图案、讲故事的过程中激发想象力、培养美感、色感、逻辑能力、表达能力,轻松娱乐,通过自主的创造丰富花瑶挑花的图案库。
02
最佳设计扶贫奖
(1)作品:《侗脉 2.0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作者:秦臻、肖欣欣、黄欣宇
指导教师:杨苗
参赛单位:湖南侗脉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

本品牌累计培训织娘 500 多名,人均纯收入由 2011 年的 500 余元增至 2017 年的 2000 元,129 名贫困户成功摘帽。2018 年,文坡村全村一年侗锦产值达 500 多万元,并带动全县侗锦产业迅速发展,形成了良性发展的侗锦产业链。
除了实体店铺,还在“乡home”、京东等开放性的非遗公益电商平台入驻,建立了基于地方资源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产业模式和赋能社区,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实现完整的电商生态体系。
(2)作品:《博嘉魔力魔芋产品研发》
作者:王佩之、郭苗倩、陈程伟
参赛单位:湖南佰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会同魔芋在湖南省会同县的特色代表,其相关产业已成为帮扶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 年会同魔芋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并入列全省“一县一特”产业规划中。也因此,它成为湖南农产品 “IP” 的构建领军代表之一。IP “小魔”灵感来源于“炎帝”,它们都生于湖南会同。小魔头上设计的一个角,也是提取自炎帝本身的造型的两个角,喜人丰富的表情给予品牌拟人化的性格,与消费者产生共鸣。颜色的提取也是魔芋本身的颜色,打造出的IP “小魔”也因此被赋予品牌灵活的生命力。通过塑造“小魔”的人物性格,映射出品牌性格。始终“坚持、专一”的只做魔芋,只为做好魔芋。利用打造魔芋的 IP 形象,打造成会同魔芋的吉祥物,也是会同的 IP,更好的推广企业品牌与会同县区域品牌,体现出会同欢迎您。
产品“俏模特”采用创新科技研发,将传统魔芋转化为膳食纤维,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与加工成本和营养价值等。打造膳食纤维卖点“保持消化系统健康”、“代餐”的卖点。整个包装延续IP,将整个品牌风格延续。
(3)作品:《舞狮山农旅山水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
作者:刘蓉、刘书源、李远楚
指导教师:李柏山
参赛单位:怀化学院

一是依托舞狮山山体、山水、森林等自然资源,以舞狮山鸡文化核心区为主要内容,搭配休闲度假、观光采摘、野外健身的乡村旅游形式进行打造。以鸡“吉祥文化”为文化主线,打造“吉享舞狮山”品牌,利用吉祥文化放大鸡产业的价值;二是通过核心产业区的打造,带动“一线五点”原生态农产品销售,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增收;三是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对怀化地区的区域公用品牌的形成具有很好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最终通过3-5年的建设改善白坳垴村现有的基础设施,美化生态环境,使白坳垴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型田园综合体。
(4)作品:《侗锦手提包》
作者:陈翔
参赛单位:深圳市 N+ 设计工作室

以侗锦技艺为背景,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面貌,传承与弘扬。让手工艺品与时俱进提升附加值。侗锦织造技艺结合现代简约风格的几何图案,通过复杂的工序,创造出独特而精美的手提包系列。色彩高雅、简约大气。使传统手工艺品更加接近潮流,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
(5)作品:《“集和盒”乡镇物流交互&多功能公共活动空间方案》
作者:王露丹、李薇 、张妙 、罗方
参赛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03
最佳绿色设计奖
(1)作品:《尺椽片瓦——废弃瓦片再生产品设计》
作者:梁若男、罗傲、仲犇
指导教师:段胜峰
参赛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该作品以废物利用的角度出发,以残缺的废弃瓦片为基础原材料,以中国建筑结构为设计元素进行产品设计。除了瓦片作为主要原材料外,还试用了金属材料与其相连添加使用功能,形成资源环保可批量生产的置物器皿。该系列作品共计 16 件,为了满足当下生活需求,分为三组,“上乘瓦盘”作为茶食茶具收纳之用,“中书瓦台”作为纸镇笔托之用,“平托瓦皿”作为小食点心盛放之用。瓦片的传统文化气息与黄铜的现代金属质感质感交相辉映,古朴却不失现代美感,瓦片表面的独特肌理与黄铜光滑的质感形成强烈对比,黑与黄的碰撞形成强烈的视角冲击。
通过再生设计后,瓦片的作用从建筑材料变成了具有美感的器皿,瓦片的生命不仅得到了延续,其本质作用也实现了质的飞跃。
(2)作品:《环保自动秸秆取暖炉》
作者:司云飞、郭磊、金华、郭潇、马春东
参赛单位:大连民族大学

来自大连民族大学马春东教授团队的《环保自动秸秆取暖炉》则充分体现了节能环保、废物利用的理念,通过集成化的设计,实现了以秸秆代替煤炭向室内供热,经无尘燃烧的秸秆余烬还能作为肥料进行二次利用。其内部由料箱、积灰箱、集尘箱及管道系统构成,操作简便、易于使用且高效安全。
(3)作品:《自动化剥芦苇笋机》
作者:王以俨、李琳、李鸿盛
指导教师:柳沙
参赛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本设计着眼于解决湖区芦苇笋产量大而保鲜期短,快速精准生产加工的实际需求,可实现既定功能。产品操作简单,尺度宜人。通过机器视觉识别的方式实现调整笋喂入方向,使其便于加工;以机电一体化的结构实现自动化剥皮作业。外观简洁现代,充分考虑现代加工工艺的要求,使制造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芦苇是一种自然生长的湖区植物,无需人工种植,但不及时收割处理会造成污染。本设计助力农户实现芦苇笋的采摘利用,笋皮分离后收集方便,笋皮还可用于造纸等。面向湖区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提高效率,减少人力成本,环境友好,有助于利用湖区的生态资源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4)作品:《归源田——基于乡村共享生活下的阳江市高秧地乡村改造概念设计》
作者:杨华强、陈杰伟、卓怡君、陈惠纯
指导教师:任光培
参赛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我们钟情于陶渊明笔下的恬淡自然的乡村生活,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在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大八镇江河水库高秧地村进行实地调研考察。针对乡村发展落后、乡村人口流失、乡村文化逐渐消失等问题,结合当地的气候、文化和建筑特点展开设计。最终的设计成果是改造当地建筑,新旧结合,突出当地建筑和人文特色,以乡村运行共享生活模式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吸引人口回流。我们希望能通过本次的“乡村振兴”设计方案,引发大家关注对社会发展给乡村带来的冲击的问题,探寻一条现代化城市生活下的乡村发展之路。
04
最佳商业潜力奖
(1)作品:《“木趣”系列扁平化榫卯家居产品》
作者:翟伟民、何继伟
指导教师:丑宛茹
参赛单位:台湾实践大学

从侗锦和传统中国建筑中获得灵感,深入研究传统木器构造,运用榫卯结构实现传统与现代糅合的精炼造型。
(2)作品:《星光玉龙圆草捆打捆机》
作者:周宁、罗钦林、虞易霖、范玮、唐刚、许巍
参赛单位:长沙九十八号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星光玉龙机械(湖北)有限公司

星光玉龙圆草捆打捆机,是一款智能化的现代农业装备,适用于草场经搂集成条的牧草、田间切割晾晒后的稻草、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等多种农作物秸秆的捡拾打捆。打捆后的秸秆可被广泛利用到发电、造纸、燃气、制肥等领域,实现变废为宝,并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环境污染。该产品具有功能先进、智能控制、操作简便、设计前卫、造型美观的特点,颠覆了农业机械傻大笨粗的形象,让新时代的农业成为有尊严的职业!
星光玉龙圆捆机的设计概念来源于“牛”,牛是中国传统农业的象征,而打捆机将秸秆打捆的整个过程与牛吃草的过程也有相似之处,牛的壮硕的形态也与我们要表现的打捆机的饱满感契合。在设计过程中,工业设计团队整合了新型捡拾器、新型送草器、链板式压捆系统、第三代智能化电控系统等新技术、新系统、新方法,通过各部分的互相磨合和优化,将其融合为有机的整体。生产工艺上采用钣金拉伸模具,在保障设计效果的同时,有效控制产品的批量制造成本。
(3)作品:《"妈妈合作社"农村留守妇女价值共创平台》
作者:张怡婷、王婷婷、余孟韩、袁欢欢、赵康男
指导教师:巩淼森
参赛单位:江南大学
 

电话:+86-0000-00000
邮箱:987654321@qq.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Copyright © 德龙服装设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111111号